1. 天天遊戲瑞可達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發布時間:2023-04-10 22:26:24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儲能、5G通信、軌道交通、數字技術等應用場景及新技術的推動下,電子元器件行業也在發生着一系列的變革。隨着“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爲連接器行業帶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機遇。

          2022年,公司管理層緊緊圍繞戰略目標與年度經營計劃,積極把握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公司繼續秉持“以顧客爲焦點,創造客戶價值”的企業使命,“敬業、學習、創新、合作”的核心價值觀,“尊重員工、關注客戶;質量第一,成本領先;技術創新,人才戰略”的經營理念。報告期內,公司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2,514.2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23%,其中內銷營業收入爲144,741.8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30%,外銷營業收入爲16,749.0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8.9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268.0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91%。

          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實現營業收入139,479.7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1.81%,產業結構佔比爲86.37%,較上年比重上升9.07個百分點;通信市場實現營業收入15,530.9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43%,產業結構佔比爲9.62%,較上年比重下滑5.43個百分點;工業及其他市場實現營業收入6,480.2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34%,產業結構佔比爲4.01%,較上年比重下滑3.64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市場拓展高舉品牌推廣、價值營銷的營銷理念,按照既定的業務拓展計劃在各區域目標客戶和大客戶進行穩步推進,新增多家整車廠和通信產品品類;同時公司根據整體經營發展需要及布局海外的國際化戰略規劃,國際化戰略逐步落地實施,在建立國際營銷團隊的基礎上,新增3個境外子公司,分別爲新加坡瑞可達、墨西哥瑞可達及美國瑞可達。新加坡瑞可達作爲投資平臺和國際總部,並通過其實施對海外工廠墨西哥瑞可達及美國瑞可達的投資。

          創新是公司發展的動力,公司一貫注重技術創新機制的建立,充分發揮企業中央研究院職能進行前沿技術研究、工藝與自動化研究、標準化和知識產權管理、產品線管理、實驗室、技術推廣等,以科技創新作爲驅動,持續開發新產品及迭代產品。

          2022年,公司先後成立成都研發中心和西安研發中心,研發技術人員增至292人,研發投入合計8,814.7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0.43%。公司秉持專注、專業、引領、創新的研發理念,在研發活動中貫徹設計標準化、工藝標準化、測試實驗標準化、研發流程標準化,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儲備、行業標準參與、領先技術方案對標和國際化客戶牽引,實現了高壓連接器、換電連接器、車載智能網聯連接器、5G板對板射頻連接器等產品處於國際領先或國內領先的水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0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國外專利2項,參與國家標準修訂2項,行業標準修訂3項,團體標準制定5項。

          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探索市場需求及產品技術研發方向,在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電池、儲能、充電樁、工業、軌道交通、醫療等多個領域積極探索,使公司產品、技術研發符合市場發展趨勢,推出一系列高壓連接器升級迭代產品及車載高速全系列產品,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結構,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隨着下業的技術快速迭代和需求規模增長,通信和汽車領域已成爲國際和國內連接器產品最大的兩個應用市場。公司在通信領域產品主要包括5G射頻板對板連接器、電源連接器、光連接器、高速連接器及微波連接器等產品;公司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包括高壓連接器、充換電連接器、智能網聯高速連接器、軟硬母排和電子集成母排產品等品類,以及爲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衍生出的儲能連接器等產品。2022年,公司車載高速連接器已完成全系列開發,包括Fakra、MiniFakra、HSD、以太網VEH、TypeC等產品。

          連接器產業涉及多個學科,涵蓋了材料、化學、機械結構、微波、通信等多個學科,因此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伴隨着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壯大,要求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都要不斷大幅提升。報告期內,公司通過社會招聘、校園招聘、高校技術工人委託培養、聘請專家、獵頭公司等多種方式引進人才及青年儲備人才,通過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收入提升計劃、股權激勵、企業文化建設、輪崗轉崗、改善員工福利、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核心人員提供培訓機會等方式增強員工的忠誠度、事業心和業務技能,通過持續不斷的培訓和清晰的職業發展爲公司儲備骨幹員工。

          爲建立、健全公司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吸引和留住公司優秀人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團隊凝聚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2022年公司針對核心骨幹人員,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授予激勵對象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爲100.00萬股,其中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80.00萬股,預留20萬股。2022年12月5日爲首次授予日,向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以66.92元/股的授予價格向150名激勵對象首次授予80.00萬股限制性股票。

          2022年是公司實施品牌戰略的第四年,主要圍繞核心競爭能力建設,包括綜合成本領先、快速響應和提供綜合系統解決方案。

          通過實施標準化設計、先期成本策劃、供應商早期參與等措施降低開發成本,通過加強戰略供應商管理和日常採購管理數字化等措施降低採購成本,通過垂直制造鏈整合、自動化推廣、工藝標準化等措施降造成本,通過組織結構扁平化降低管理成本,從而確保公司的綜合成本領先。

          通過營銷團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快速分析決策能力,打造公司的快速研發、敏捷制造和批量快速交付能力,以此來提升公司的快速響應能力;通過打造光、電、微波、流體等完整產品線,形成從模具設計、模具制作、零部件制造和各類產品生產一站式開發能力,從而實現爲客戶提供綜合系統解決方案。

          在強化集團管控方面,依託風控審計部門,強化對事業部/子公司監督職能,對公司經營戰略實施、運營合規性、職能戰略實施的運行情況及時監督,確保公司的戰略解碼、經營效率和運營重點事項落地執行。

          在公司日常經營中,實現了管理精細化,管理可視化,管理信息化,尤其關注成本與效率指標的變動情況。通過採購降本、工藝降本、技術降本相關數據的信息化和可視化定期檢討,實時掌握成本波動狀況,追蹤和分析零部件、產品或客戶毛利率變動情況,落實降本措施;不斷推行精益生產模式以減少生產系統的生產效率損失、提升設備稼動率和內外部質量損失;通過每日存貨變動情況的數據化、可視化,定期檢討存貨金額變動的合理性,制定改善措施;強化訂單評審彔入、產品出貨、發出商品管理、銷售確認到貨款回收等環節的閉環管理,密切關注應收賬款的變動情況和資金回收。

          近幾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急速擴大,新能源車銷量從2019年的120.6萬輛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688.7萬輛。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對配套的各類連接器產品需求旺盛,報告期公司抓住了新能源市場發展機遇,實現了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公司後期產能相對緊張。

          2022年8月1日,中國證監會出具《關於同意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證監許可﹝2022﹞1703號),同意發行人本次發行的注冊申請。公司以132.44元/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5,157,052股,募集資金總爲6.83億元,主要用於投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以及研發中心項目,募投項目實施完畢後將進一步擴充公司產能,提升公司數字化,滿足新能源汽車業務擴展的一定需求缺口,不斷提高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增強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產品的配套能力。研發中心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新能源、通信、軌道交通、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連接器設計研發能力,將增強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高壓系統、無人駕駛系統、快速充換電補能、商用/家用儲能、超高頻、高速連接器等領域的研發能力,滿足公司未來產業布局的技術需求。

          公司是專業從事連接器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連接器、連接器組件和模塊等系列,是同時具備光、電、微波連接器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

          公司始終以連接器產品爲核心,持續開發迭代,堅持客戶需求導向,對產品技術的持續鑽研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探索,可爲客戶同時提供通信、新能源汽車、工業等綜合連接系統解決方案。

          在無線通信基站系統應用上,研發了5G系統MASSIVEMIMO板對板射頻盲插連接器、無線基站的光電模塊集成連接器等多款新型連接器,在5G網絡建設中贏得先機,成功實現全球主要通信設備制造商和通信系統制造商的配套;公司正不斷通過工藝革新、新材料運用等方式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連接器市場,公司開發了全系列高壓大電流連接器及組件、充換電系列連接器、智能網聯系列連接器和電子集成母排等產品,從而形成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配套市場豐富的產品線,逐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開市場,成爲了新能源汽車連接器行業的優質供應商之一。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公司成功實現了國內外知名汽車整車企業和汽車電子系統集成商的供貨資質並批量供貨。

          在工業等領域,公司的車鉤連接器、重載連接器、工業連接器主要應用於軌道交通、機車空調、電力、工業機器人、風能等行業。

          公司是從事連接系統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生產制造商,產品包括連接器、連接器組件以及連接器模塊。

          天天遊戲

          公司連接器產品包括傳輸交換電流的電連接器、傳輸交換數據信號的高速數據連接器、傳輸交換光信號的光連接器和傳輸交換微波的微波射頻連接器。

          連接器組件系將連接器與相應的電纜(包括光纖光纜、電線電纜、微波同軸電纜等)整合爲相應的電路回路,實現電子設備之間信號連接與傳輸的組件。連接器在電子設備中形成電路主要是通過電纜或者印制電路板(PCB或FPC)進行連接。

          連接器模塊系將電子器件集合組裝成模塊的產品,通常需要將連接器、印制線路板、保護密封裝置、鈑金結構件、繼電器等合組裝成模塊。

          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連接器產品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始終堅持將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流程自動化放在首位,並通過供應鏈整合管理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爲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公司以創新爲核心,客戶需求爲根本,形成了集前沿研究、協同開發、工藝設計、自動制造於一體的綜合性研發、生產和銷售能力。

          公司秉持技術驅動,市場/客戶牽引,前沿研究與客戶引領的研發創新模式;在公司產品策略委員會領導,依託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研發平臺,圍繞既有的核心技術、核心工藝,結合自身多年生產管理經驗和FEMA(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測試體系數據積累,前瞻性地把握行業技術發展趨勢,針對產品工業設計、生產工藝、產品性能、技術革新以及機械自動化等開展先導性的開發研究。研發項目正式立項後,由銷售、技術、質量、採購、工藝生產、成本管理等部門組成的項目管理小組,就研發的具體細節以及客戶要求協同合作。

          公司地處產業集羣效應明顯的長三角地區,材料和外協加工服務等供應商衆多,供應充足。公司每年與供應商籤訂長期採購的框架合同,對產品質量、採購交期、採購價格、有害物質規避等做出約定,並將其納入公司的物料管理系統。在獲得產品訂單後,通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完成產品設計開發,然後導入ERP系統,借助ERP系統生成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和採購計劃。大宗材料由公司聯合採購組統一安排採購,考慮到一定的周期性和突發性概率,在保障合理的安全庫存水平前提下進行原材料採購,集中採購能夠在保證原材料質量的同時降低採購成本。採購回廠的原材料經檢驗合格後,再根據計劃安排加工生產。

          公司實行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即公司根據客戶訂單或客戶需求預測進行統籌化生產。計劃部作爲公司的核心計劃統籌部門制定既能夠滿足客戶長、短期需求又能夠高效調配公司生產資源的生產計劃,使得客戶響應速度和公司庫存達到較好平衡。

          公司擁有包括模具設計與制造、機械加工、精密注塑、精密衝壓、生產組裝和測試等生產連接器產品所需的核心工藝生產能力,公司在特種工藝相關工序和部分基礎加工工序會有選擇地採取外購或外協方式完成。

          公司制定了《標準化工作程序》、《產品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生產過程控制程序》等內控制度,採購、質量和倉儲部門嚴格按照工藝與程序操作,確保生產部門安全穩定運行。

          公司採用直銷模式,由公司直接與客戶聯系,確定產品的具體要求,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研發,研發樣品經過客戶檢驗和確認後,進行試生產、批量生產,產成品直接發送給客戶,最終客戶與公司進行結算。

          公司在爲客戶提供連接器產品整體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注重及時地售前、售後跟蹤服務,未來將繼續完善公司營銷網絡,跟蹤客戶新項目開發,提供快速、高效的售後服務,以實現一體化的綜合配套服務。爲夯實公司直銷能力,公司組建了一支業務能力較強的銷售團隊,直接與客戶聯系和溝通,對公司的連接器、組件、模塊等系統產品進行推廣銷售。

          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公司屬於“C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GB/T4754-2017),公司屬於“C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大類,屬於“C398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中類,屬於“C3989其他電子元件制造”小類。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通信基站設備,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以及工業控制等領域。

          連接器系電子系統設備之間電流或光信號等傳輸與交換的電子部件。連接器作爲節點,通過獨立或與線纜一起,爲器件、組件、設備、子系統之間傳輸電流或光信號,並且保持各系統之間不發生信號失真和能量損失的變化,是構成整個完整系統連接所必須的基礎元件。

          連接器屬於電子元器件細分產業,電子元器件行業屬於國家政策支持、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中國制造2025》、《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等國家政策均將電子元器件列爲重點發展產業。

          從下遊領域來看,《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等下業的鼓勵政策也爲連接器產品的需求增長提供間接政策支持。通信和汽車亦屬於國家政策支持、鼓勵發展的電子元器件重點發展領域,從《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汽車電動化、網聯化以及5G通信網絡建設過程中所需的關鍵連接器產品均系產業規劃重點發展的電子元器件產品。隨着下業的技術快速迭代和需求規模增長,通信和汽車領域已成爲國際和國內連接器產品最大的兩個應用市場。

          2022年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着力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平,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加強面向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5G、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打造新興數字產業新優勢。

          2023年2月,工信部八部門印發《關於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佔比預期不低於小型停車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示範站,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爲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和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此次《通知》將起到帶頭示範作用,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拉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及產業升級,使得新能源產業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行業之一。

          根據Bishop&Associate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爲627.27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提升至671.22億美元,2023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將會超過900億美元,中國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01.84億美元,佔比全球規模的32.18%,中國仍將繼續領跑並鞏固全球最大連接器的市場地位。同時國家推出“新基建”、“雙碳”等政策也將給連接器行業帶來海量的需求。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25.6%,高於2021年12.1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151.8萬輛,同比增長1.5倍。中汽協稱,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達到25.6%,高於上年12.1個百分點。展望2023年,中汽協表示,隨着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加之新一年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有望得到較大緩解,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900萬輛,新能源車市將維持高景氣度。

          在連接器行業,國際知名企業進入市場較早,掌握了連接器行業的核心技術,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與下業的主要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國內連接器行業起步較晚,整體技術水平和規模較國際企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國產機械裝備在精度、外觀、穩定性等方面與國外先進設備仍存在差距,高端生產設備未完全實現國產化仍是制約連接器技術發展的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車連接器主要側重高電壓、大電流、抗幹擾等電氣性能,並需具備機械壽命長、抗振動衝擊等震動工作環境中的良好機械性能;技術難點爲接觸電阻設計和材料選擇技術,產品需具備高防護等級、抗冷熱衝擊、抗振動衝擊等要求,故對產品設計有較高要求。

          通信連接器產品需要滿足特性阻抗、插入損耗、電壓駐波比等電氣指標,需要實現低信號損耗、低駐波比、微波泄漏少等功能要求;通信技術發展較快,因此需要具備多類產品的快速定制研發的能力,涉及電連接器、射頻連接器、光連接器、高速數據傳輸連接器等產品,對連接器廠商的設計能力要求非常高,投資規模要求較大,連接器性能如損耗衰減、波形幹擾、浮動容差、阻抗補償等要求高。

          總之,連接器本身涉及到材料技術、結構設計、仿真技術、微波技術、表面處理技術、模具技術、注塑工藝技術、衝壓工藝技術等。對於技術團隊來說,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且連接器的專利技術壁壘非常多,技術門檻較高。

          近年來,我國通信和汽車領域的連接器制造企業無論從技術還是規模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發展。國內企業以通信領域技術迭代、國內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崛起爲契機,在技術上打破了國外連接器企業在這兩個領域的壟斷,成功切入了全球主要通信設備集成商和知名整車廠商的供應鏈體系。

          公司是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接插件分會理事單位,中國標準化協會會員單位,公司的“HS高速高密矩形印制板連接器”自主研發項目被列入2015年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電動汽車用電連接器”被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列入2018年成果轉化項目;2020年榮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多年來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得到客戶的充分肯定和認可,獲得“蔚來汽車守望獎”、開沃集團合作夥伴獎、2022年第七屆中國汽車零部件鈴軒獎優秀獎、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百強、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等。公司榮獲蘇州市質量獎,新能源高壓連接器產品榮獲“江蘇精品”認證證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0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國外專利2項,參與國家標準修訂2項,行業標準修訂3項,團體標準制定5項。

          在無線通信基站系統應用上,研發了5G系統MASSIVEMIMO板對板射頻盲插連接器、無線基站的光電模塊集成連接器等多款新型連接器,在5G網絡建設中贏得先機,成功實現全球主要通信設備制造商和通信系統制造商的配套;公司正不斷通過工藝革新、新材料運用等方式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連接器市場,公司開發了全系列高壓大電流連接器及組件、充換電系列連接器、智能網聯系列連接器和電子集成母排等產品,從而形成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配套市場豐富的產品線,逐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開市場,成爲了新能源汽車連接器行業的優質供應商之一。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公司成功實現了國內外知名汽車整車企業和汽車電子系統集成商的供貨資質並批量供貨。

          在工業等領域,公司的車鉤連接器、重載連接器、工業連接器主要應用於軌道交通、電力、工業機器人、風能、機車空調等行業。

          3.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300832)、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Bishop&Associate2021年2月發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爲627.27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提升至671.22億美元,2023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將會超過900億美元,中國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01.84億美元,佔比全球規模的32.18%,中國仍將繼續領跑並鞏固全球最大連接器的市場地位。隨着中國連接器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連接器國內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中國連接器公司掌握的連接器核心技術也越來越多,國內外之間的連接器技術差距越來越小、越來越少。

          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步增長,全球經濟也處於持續復蘇之中,世界局勢的不可預測性,原材料上漲和短缺問題,使得國外行業巨頭的價格不斷上漲,交貨期變長,連接器國產替代再次迎來發展機遇期。同時國外行業巨頭也在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加快國內本土化步伐,加大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國內龍頭企業也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在國外研發和生產的布局力度,使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加快,促進了汽車連接器產品的不斷迭代、演進和需求新增,在超高壓充電、系統高度模塊化集成、液體冷卻、多場景換電、低成本連接技術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工藝研究持續深入,在客戶引領下實現水平不斷提高,將帶動國內領先或國際領先的高壓連接器、換電連接器、智能網聯連接器等汽車連接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並逐步取得技術的制高點。

          通信連接器領域,隨着5G網絡建設、雲計算、物聯網、數據中心、高級輔助駕駛、6G網絡預研的發展,將推動通信連接器技術面向高頻段、模塊化、小型化、高速傳輸、低成本等方向推進,板對板射頻連接器、高速背板連接器、I/O連接器、光模塊連接器等通信連接器未來將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國家大力扶持的風、光、儲產業,其龐大的市場容量也會帶動該領域連接器新技術、新工藝的快速發展,工業連接器、光伏連接器、儲能連接器和定制類連接器將迎來較大的市場需求。

          公司通過深度挖掘客戶顯性和隱性需求,結合產業下遊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和未來應用場景的前瞻性分析,圍繞提升公司產品的機械性能、電氣性能和環境性能來展開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延伸。公司的核心技術爲綜合性的連接器研發設計、制造技術探索,需要綜合運用應用場景分析、技術對標對象、產品開發目標定義、產品研發、模具設計與制造、注塑、衝壓、壓鑄、機械加工等研發和生產工藝,並結合客戶需求、技術要求等形成持續的工藝設計優化,經過多年發展,已積累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技術。

          報告期內,公司在核心技術方面不斷提升,推動技術面向規範化、標準化、平臺化、數字化發展,強化項目管理全程參與,生產技術研究提前參與,自動化設施不斷增加,MES系統大量使用,質量管理系統同步上線,各項措施齊頭並進,不斷提升公司研發效率、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水平,降低產品綜合成本,爲客戶創造價值。

          報告期內,公司及子公司新申請專利48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新增授權專利28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0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國外專利2項。

          研發費用2022年度較2021年度增長90.43%,主要系增加研發投入,薪酬及材料費用增加所致。

          技術創新是公司發展的根本動力,公司以行業技術發展方向爲基礎,以客戶需求爲導向,對行業前沿技術進行研究,並不斷實現產品上的技術突破。公司建有一只292人的專業研發團隊,針對不同的產品系列和研發方向明確分工,致力於各類產品的長期研究及迭代演進。產品評審委員會負責產品的設計評審及工藝評審和產品瓶頸的技術攻關;產品線經理負責各產品線的長期技術規劃及演進、產品系列規劃、成本和市場規劃;研發團隊負責產品實物性能、質量的實現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項目經理負責各產品的開發進度管控、客戶需求響應。公司研發活動完全依託信息化平臺進行,通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展開“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的能力建設,並按《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通過了工信部組織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

          公司具備光、電、微波、數據、流體連接器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同時也具備連接器、連接器組件和功能模塊集成的生產能力,並能根據客戶行業特徵、市場應用領域、客戶個性化需求、客戶最終產品的參數、功能需求、產品應用環境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連接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產品開發效率,提升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實現客戶合作黏性的增強。

          公司專注於模具設計、注塑、衝壓、機械加工、表面處理、自動化生產等底層生產技術的常年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針對具體的產品,持續進行工藝路線和工藝技術的持續改進,爲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公司地處產業配套齊全的長三角地區,自身也具備完整的連接器配套產業鏈,配備有一定數量規模的模具加工設備、衝壓設備、機械加工設備、注塑設備、線纜生產設備、試驗設備、自動化組織設備等;因此從源頭的模具設計與制造,金屬原材料的衝壓和機械加工,塑膠材料的注塑,線纜生產的到產品的自動化組裝都能自主完成,結合公司的PLM系統、ERP系統、MES、EQS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可實現高效的柔性化生產和產品交付周期大大縮短。

          公司高度重視產品品質控制,先後通過了ISO9001、IATF16949、IRIS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具體要求,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流程要求和控制要點嚴格執行。公司的CNAS認證實驗室具備連接器產品機械性能、電氣性能和環境性能相關的新品開發測試、可靠性試驗和客戶委託試驗能力。生產過程中引入了MES系統,具備每道工序掃碼作業、自動識別、測試數據存儲/記彔/讀取、生產狀況實時監控及反饋和二維碼追溯等功能。自主開發的自動化設備能夠實現生產與檢測的同步化,在保證品質生產的同時提高了制造效率。報告期內公司進貨檢驗良品率、制程良品率和成品檢驗良率、產品退貨率均處於較高水平。

          公司已構建了組織扁平化、管理平行化的企業架構體系,積極打造平臺化銷售,形成高度垂直的供應鏈體系,努力打造快速響應核心競爭力;新品開發的平均速度爲2-4周,交付速度約爲2-4周,客戶響應時間爲24小時。

          基於公司制造技術和服務水平的綜合表現,持續獲得國內外知名客戶的認證準入,覆蓋了移動通信、新能源汽車、工業等領域。

          多年的實踐積累和新產品開發,促使公司的產品系列逐漸豐富,公司現已具備光、電、微波、高速數據、流體連接器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同時還具備連接器、連接器組件和連接器模塊的完整產品鏈供應能力。公司產品應用場景涵蓋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通信、工業、醫療等領域,產品種類廣泛齊全,可實現產品零件到系統級別的一站式服務能力,滿足客戶定制化服務需求的同時,能夠早期參與設計,能在滿足下遊客戶定制化服務需求及各運用領域多樣化需求的同時,發揮規模效益,降低生產成本,爲客戶打造連接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二)報告期內發生的導致公司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的事件、影響分析及應對措施

          公司專注於前沿技術研發、工藝技術和下遊市場應用場景的研發,目前的技術水平尚能滿足客戶對於高性能連接器的要求。若未來通信和汽車等下遊領域對於連接器的技術要求發生較大的革新,如產品性能指標出現大幅提升,或產品形態要求與現有產品相比出現顛覆性改變,而公司又不能迅速達到相應的技術水平,或及時做出產業調整,或技術水平被競爭對手快速超越,已經不能有效滿足客戶即時需求,將可能導致公司技術出現落後,進而影響公司盈利能力。對此,公司需不斷關注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不斷加深與現有客戶就新技術的交流合作,密切配合客戶的新項目研發,爲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技術方案需求,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公司在行業內的技術水平,瞄準一流,確保處於行業前列。

          連接器行業是技術和人才密集型產業,核心技術人員是否穩定是保障公司業務持續穩定,是否能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容量的高速增長,外來競爭者的不斷進入以及產業本身的人才缺口擴大等現狀都將導致行業技術人才的爭奪進入白熱化,若公司不能持續推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有效措施,則可能面臨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從而影響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報告期末,公司擁有研發人員292名,其中核心技術人員3名。對此,公司將通過社會招聘、校園招聘、內部培養、聘請專家、獵頭招聘、國內重點城市設立研發中心等多種方式不斷引進人才,並推出職業生涯規劃、收入倍增計劃、學歷提升計劃、股權激勵計劃、基礎設施升級、福利待遇改善、員工關懷等多種措施,通過多措並舉的手段留住員工,不斷發展壯大公司的研發團隊。

          報告期內,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銷售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佔當期營業總收入的比重上升至86.37%,而通信產業的銷售收入面臨着大幅下滑,佔當期營業總收入的比重下降至9.26%;未來,若公司通信產業規模停滯不前,將會導致公司業務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產生重大依賴,一旦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出現發展瓶頸或掉頭向下,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

          對此,公司及時抓住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機遇得以迅速發展,公司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包括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電池、儲能、充電樁等新能源市場以及5G項目配套;同時加速工業連接器和醫療器械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降低產業集中度。

          公司產品需要的主要原材料爲銅材、貴金屬、塑膠材料等,隨着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攀升、石油價格的上漲,原材料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加之單位人工成本支出也是每年逐年增加,導致產品成本持續上漲,公司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如果主要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而公司未能及時向下遊轉移相關成本,公司將面臨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

          對此,公司將不斷深化與供應鏈上下遊的合作,利用公司經營不斷擴大的規模效益,降低採購成本,同時爲客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迭代產品方案,降低綜合成本;同時公司也將通過工藝降本、技術降本、提高設備稼動率、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良品率、提高自動化水平等手段有效地控制公司的產品制造成本,確保毛利率不出現大幅波動或相對穩定。

          公司產品涉及汽車、通信、軌道交通、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如果在終端產品使用過程中連接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將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公司下遊客戶對連接器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和苛刻的後續條款。若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將可能導致公司與下遊客戶合作關系終止的風險,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對此,公司建立了完備的質量控制流程體系,從產品設計預防開始、工藝設計、材料承認、制程管控、成品檢驗、產品追溯、產品召回等過程均實現了電子化管控,不斷提升裝備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杜絕人爲因素的質量隱患,同時對跟產品實物質量相關聯的崗位和人員進行質量專題檢討、質量知識培訓,宣貫全員質量意識提升。

          公司銷售規模逐年擴大,應收賬款餘額隨之增加,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爲64,368.00萬元。公司應收賬款存在逾期回款的情形,客戶未能及時在信用期內回款,不僅佔用了公司的營運資金,且逾期應收賬款存在較大的回款風險。未來若公司客戶持續逾期回款,導致回款時間過長,將影響公司的速度,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對此,公司將持續加大客戶信用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客戶信用檔案並定期評價,按時催款,確保客戶按合同約定信用期回款;同時還要加強營銷人員的收款意識,實行銷售目標與貨款目標雙目標考核。

          公司存貨規模逐年增加,報告期末公司存貨餘額爲36,378.95萬元,受新能源汽車行業變化影響,若公司未來整體銷售遲滯、市場需求下降將導致存貨周轉不暢,或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均可能導致存貨的可變現淨值降低,存在較大的存貨跌價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對此,公司採用訂單驅動模式可有效保證存貨的有效周轉,對於客戶暫停或取消訂單的存貨,要推動客戶消化吸收;通用大宗物料備貨,需嚴格履行審批手續;積極跟蹤成品發貨,與客戶溝通及時收貨和確認收入。

          報告期末公司營業毛利率爲26.72%,相較上年同期毛利率上升了2.23個百分點,存在較動。公司毛利率水平受產品結構、原材料價格、員工薪酬水平等發展狀況及多重因素的影響,如上述因素發生持續不利變化,將對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若隨着下遊通信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市場競爭可能加劇,公司將面臨產品降價的風險,從而導致公司的毛利率進一步下降。

          對此,公司將通過成本向上下遊轉移、工藝降本、技術降本、提高設備稼動率、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良品率、提高自動化水平等手段有效地控制公司的產品成本,同時加快高毛利率的新品研發,確保公司總體毛利率不出現大幅波動或相對穩定。同時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加強高附加值產品的業務推廣,優化公司產品業務結構,保持公司毛利率水平。

          連接器行業是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全球中小連接器企業數量衆多,涉及到的產品品種多樣,經營規模多寡不一,強者恆強。未來,隨着參與競爭的國內外企業不斷增多,競爭格局將不斷發生變化,公司存在市場份額被其他新進競爭對手蠶食,甚至被替代的風險。若公司不能順利進入通信和汽車領域的新客戶、不能擴大老客戶業務規模,可能會出現銷售增長緩慢,甚至下滑的風險,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對此,公司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前沿技術研究,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提供更多技術解決方案,佔領技術高地。同時,一方面做好既有客戶服務,增加客戶粘性;另一方面,持續拓展大新強優客戶,不斷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及場景,向儲能市場、工業醫療、通信、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大滲透力度,做大工業連接器市場和探索進入相關高價值領域。

          受新能源和通信行業市場變化及政策環境變化的影響,下遊客戶面臨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的壓力,從而不斷壓縮上遊供應商利潤空間,致使連接器行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公司產品銷售價格存在進一步下降的可能,而對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產生不利影響的潛在風險。

          對此,公司將持續加強技術研發、工藝優化,降低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保持和強化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使公司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同時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加強高附加值產品的業務推廣,優化公司產品業務結構,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

          公司產品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爲金屬原料、塑膠材料和外購元器件配件等,2022年銅材等金屬原材料、塑膠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對公司營業成本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如果未來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繼續大幅上漲,而公司未能及時或未能充分向下遊轉移相關成本,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水平帶來一定的影響,公司將面臨毛利率降低,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2,514.2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2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5,268.0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91%;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爲298,286.90萬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爲188,728.69萬元。六、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連接器行業是一個具有市場全球化和分工專業化特徵的行業,競爭較爲充分,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連接器應用領域廣泛,涉及到很多技術壁壘較高的細分產品和應用領域。部分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的跨國企業在多個應用領域佔優,而建立時間較短、資產規模較小的領先企業則以細分領域的優勢產品作爲行業切入點。

          連接器行業系充分競爭的行業。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連接器市場逐漸呈現集中化的趨勢,自1980年以來,全球前10大連接器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已從1980年的38.0%上升至2020年的60.80%。歐美、日本的連接器跨國公司由於研發資金充足及多年技術沉澱,在產品質量和產業規模上均具有較大優勢,在高性能專業型連接器產品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通過不斷推出高端產品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

          世界主要連接器生產商根據其自身技術儲備和客戶資源的差異,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和業務領域。泰科、安費諾、莫仕等全球性龍頭企業,憑借技術和規模優勢在通信、航天、軍工等高端連接器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同時將大量的標準化制造業務外包給代工企業,利潤水平相對較高。日本的矢崎、航空電子等連接器從業企業,利用其在精密制造方面的優勢,在醫療設備、儀器儀表、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連接器產品方面佔有較高份額。臺灣地區則通過代工生產,逐步形成了鴻海精密、正崴精密等領先企業,通過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建立成本優勢,具有較強工藝控制與成本控制能力,在消費電子連接器市場上佔據了主要份額。

          相比國外的知名連接器企業,國內連接器生產廠商發展起點相對較低,技術儲備不足。但隨着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尤其以通信領域技術迭代、國內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崛起、電子制造服務產能轉移等爲契機,國內通信、汽車、消費電子等行業中本土企業快速崛起。國內連接器制造企業憑借較強的工藝控制與成本控制能力、更爲貼近客戶以及反應迅速靈活等優勢,快速形成了規模優勢,在制造成本、產品品質上已經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國家產業政策、下遊客戶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我國連接器行業中的部分領先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的研究設計能力,積極與下遊企業合作,有針對性的開發各類市場迭代所需的新型連接器產品,並充分利用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自身利益,加快企業發展速度。目前,國內連接器企業已經在5G通信、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在部分領域已經具備與國際領先企業抗衡的能力。

          在規模效益凸顯的計算機等消費電子領域,國際連接器制造企業獨大的格局已經發生改變,國內連接器廠商憑借產業集羣效益、市場優勢,通過標準化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形成了良好的成本管控,從而在消費電子領域佔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但是,國內企業在技術壁壘、地域限制和附

          加值較高的工業、航天航空等領域的連接器產品研發和制造方面不佔優勢,泰科、安費諾等國際企業仍然佔據相關領域連接器產品的技術高地。各應用領域的國內外主要連接器制造商如下:

          近年來,我國通信和汽車領域的連接器制造企業無論從技術還是規模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發展。國內企業以通信領域技術迭代、國內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崛起爲契機,在技術上打破了國外連接器企業在這兩個領域的壟斷,成功切入了全球主要通信設備集成商和知名整車廠商的供應鏈體系。通信和汽車亦屬於國家政策支持、鼓勵發展的電子元器件重點發展領域,從《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汽車電動化、網聯化以及5G通信網絡建設過程中所需的關鍵連接器產品均系產業規劃重點發展的電子元器件產品。隨着下業的技術快速迭代和需求規模增長,通信和汽車領域已成爲國際和國內連接器產品最大的兩個應用市場。

          2022年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着力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平,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加強面向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5G、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打造新興數字產業新優勢。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爲客戶提供可靠的創新技術產品和服務,肩負“以顧客爲焦點、創造客戶價值”的企業使命,秉持“敬業、學習、創新、合作”的人文價值觀,致力於成爲全球連接器行業領先者。公司根據自身能力、經營狀況、資源水平,結合國內外經濟發展和政策等外部環境及其發展趨勢,制定了“專注、拓展、外延”的未來發展戰略。公司將專注並深度挖掘通信領域和新能源汽車領域,鞏固該市場領域的優勢地位和市場份額;不斷加大產品研發投入,聚焦和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在軌道交通等行業建立相關的技術標準,開發相關產品,夯實並不斷優化自身主營業務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布局全產業鏈產品,實現質量及成本的優化組合,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連接器整體解決方案;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和“走出去”的國際化經營戰略,加大對海外市場的開拓,面向全球提供產品和服務。

          目前公司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具備較強的研發及生產能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相關產品已成爲公司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之一。未來公司將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繼續強化新能源領域的產品研發及產品供應能力,產品涵蓋汽車、風電、光伏、氫能、儲能以及充電設施等領域,使其成爲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強勁動力。未來,一方面,公司將保持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產品產能與市場需求相匹配,持續推出升級迭代產品的同時結合下遊技術變化趨勢,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司將在風電、光伏、氫能、儲能、充電設施等領域加大研發力度,推出相應的產品,提升市場份額。

          依託公司在通信領域的高速板端連接器、射頻連接器、光連接器和高速I/O連接器等多種產品組合,繼續拓展通信產品在5G通信、服務器、交換機設備、數據中心的業務拓展,擴大海外市場份額;同時關注通信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新場景下的業務拓展,確保智能網聯連接器各系列產品的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一方面,繼續以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強化公司與現有通信設備制造客戶的合作關系,提升市場佔有率;另一方面,將積極推進公司車載高頻高速產品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系統中的應用。

          連接器作爲電路、光通道接通、斷開或轉換的功能元器件,用途非常廣泛。因此公司也將大力拓展連接器產品在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醫療器械等行業的應用。一方面,公司將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強化自身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產品在此行業的推廣,勢必整體帶動公司技術及產品地位提升,有利於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

          公司根據整體經營發展需要及布局海外的國際化戰略規劃,國際化戰略逐步落地實施,在建立國際營銷團隊的基礎上,新增3個境外子公司,分別爲新加坡瑞可達、墨西哥瑞可達及美國瑞可達。新加坡瑞可達作爲投資平臺和國際總部,並通過其實施海外工廠墨西哥瑞可達及美國瑞可達的投資。墨西哥瑞可達選址蒙特雷市,美國瑞可達選址休斯頓,目前正在按計劃積極推進工廠建設,海外工廠的建立有助於推動國際市場拓展及滿足海外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升海外市場份額。

          技術研發是公司創新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公司將不斷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升級研發軟硬件設施,推動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轉化,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強化基礎材料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特殊制造工藝攻關、自動化組裝探索、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廣泛應用國內外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研發出符合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且滿足市場需求的創新技術產品。

          公司通過對技術資源的整合形成了較強的研發能力,先後創建了江蘇省混合纜到塔天饋連接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和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等省級研發機構,奠定了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然而,隨着連接器技術的快速發展,現有技術資源已經難以滿足公司對創新性技術研發的需求,同時,隨着前沿技術項目的增多,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技術研發。

          公司將建設更大的研發平臺,設立更多的研發中心,以吸引行業內更加優質的技術資源,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技術創新將主要集中在:

          ①基礎材料研究。該項研究將用於驗證產品的環保性、產品性能參數等指標的穩定性,國產材料替代,特別是產品在極端環境、惡劣環境下的性能參數等指標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②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研究致力於使先進的模具設計與加工技術、機械加工技術、注塑成型技術、壓鑄成型技術、高速衝壓技術、FPC軟板技術、表面塗覆技術等對產品制造的一致性和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影響最小,從而保障產品的品質。

          ③特殊制造工藝和技術訣竅研究。該項研究將有利於研發新工藝和改善老工藝,提高公司制造工藝水平,提升產品的生產效率、合格率和市場競爭力,主要包括表面塗覆、二次成型、低溫低壓成型、雙色注塑、薄壁成型、焊接工藝、接觸對工藝、灌膠工藝、制程防呆防錯技術、連接器可靠性研究等。

          ④自動化組裝研究。通過與外部夥伴的合作研究,利用振動盤、傳送帶、機械手、CCD、仿真應用技術、精密控制技術、自動插針技術、自動檢測技術、自動焊接技術、自動打膠技術、自動包裝技術等技術研發自動組裝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穩定產品品質和降低產品成本。

          ⑤鑽研連接器前沿技術課題。針對客戶存在的痛點、預計未來的市場需求、客戶技術規劃和發展路線以及客戶對未來連接器的技術需求等前沿信息,對公司產品開發進行長期規劃,並實施自主立項和自主研發。必要時公司將與高校開展合作研發,借助國內科研院校的信息渠道優勢、專業化優勢和科研設備優勢,跟蹤國際前沿技術動態和市場發展趨勢。

          知識產權是推動企業創新的源動力,因此,對專利、商標等知識產品的保護是公司今後持續發展的關鍵。公司已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未來將持續關注對專利和商標的保護,依靠自主創新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提高公司盈利水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0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國外專利2項。未來公司將繼續積極進行專利申請,並促進技術的成果轉化。

          公司目前已經在蘇州、綿陽建立了兩大生產基地,分別輻射華東、西南市場,面向公司的主要客戶。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急速擴大,新能源車銷量從2019年的120.6萬輛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688.7萬輛。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對配套的各類連接器產品需求旺盛,報告期公司抓住了新能源市場發展機遇,實現了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公司後期產能相對緊張。

          2022年8月1日,中國證監會出具《關於同意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公司以132.44元/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5,157,052股,募集資金總爲6.83億元,主要用於投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以及研發中心項目,募投項目實施完畢後將進一步擴充公司產能,提升公司數字化,滿足新能源汽車業務擴展的一定需求缺口,不斷提高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增強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產品的配套能力。研發中心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新能源、通信、軌道交通、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連接器設計研發能力,將增強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高壓系統、無人駕駛系統、快速充換電補能、商業/家用儲能、超高頻、高速連接器等領域的研發能力,滿足公司未來產業布局的技術需求。

          未來三年內,公司將根據業務發展及優化資本結構的需要,依據謹慎和嚴格控制風險的原則,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爲目標,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立足自身經營需求,充分利用留存收益、銀行融資、股權融資、資產收購等組合形式,加速產能在全國、全球布局,抓住新能源汽車、儲能等行業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人才是公司發展的核心資源,公司將“尊重員工、人才戰略”作爲公司的經營理念,以人爲本,通過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制定一系列科學的人力資源開發計劃,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培訓、薪酬、績效和激勵機制,最大限度的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力,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公司立足於未來發展需要,爲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加快人才引進的步伐。一方面,公司將根據不同部門職能的要求,有針對性的招聘專業化人才和高校畢業生。管理方面,公司將建立規範化的內部控制體系,根據需要招聘和儲備專業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技術方面,公司將引進行業內技術帶頭人和專家型優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術儲備,並使其有效轉化爲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公司將建立人才庫,以培養技術和管理骨幹爲重點,吸納外部各類專業人才與公司自身培養並重,形成“高級、中級、初級”和“老中青”的塔式人才結構,爲公司的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培訓是企業人才資源整合的重要途徑,依託瑞可達學院,公司先後開設內部MBA課程班、技術專業課程班、技術工種課程班等年度培訓班,不斷加強人才培訓,在公司內部繼續推行“導師制”、“學徒制”和“講師制”,並不斷改良人才成長的環境。採用內部課程交流、外聘專家授課、送外培訓及組織先進企業考察的培訓方式,理論培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進而提高員工技能。在建立和完善培訓制度的同時,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並根據公司的發展要求及員工的發展意願,制定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建立人才選拔機制,崗位輪崗機制,幹部選拔競爭上崗,任用德才兼備且懂得現代經營管理的人才。通過人才培訓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在幫助員工發展自身的同時使其更好地適應公司的快速發展步伐。

          公司將制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結構以及股權激勵政策,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工作氛圍,實施能夠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激勵機制。根據員工的服務年限及對公司的貢獻,逐步提高員工收入,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幫助員工制定適合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爲員工提供晉升通道。公司將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關鍵業績指標,及時進行績效面談和員工關系溝通,將員工個人目標、組織目標和公司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打造愛崗敬業、注重學習、開拓創新、團結合作的員工隊伍,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完善的管理體系流程,是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爲此,公司對管理體系做出了以下規劃:

          公司將進一步加強財務核算的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完善會計核算、預算、成本控制、審計及內控制度,充分發揮財務在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持續跟蹤企業的成本、現金流、利潤率等財務指標,爲財務管理和企業決策奠定基礎。

          內控建設不僅是上市公司監管規範的要求,更是企業長遠穩健發展的需要。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審計制度、出資人監督機制、責任追究制度、風險預防和保障體系,建立並完善公司內部各類經濟合同管理體系,制定並完善管理標準、管理流程及管理制度,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對公司內部各類經濟合同實行集中管理,規範經營行爲,強化合同意識,形成一套規避經營風險的機制,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水平。

          公司積極推進變革創新,制定了未來三年變革行動計劃,圍繞變革目標,逐步實現戰略規劃、戰略解碼、戰略執行的閉環管理,強化平臺建設、流程管理和數字化管理,爲客戶創造價值,實現公司成爲連接器行業全球領先者的願景。

          隆基綠能業績快報:2022年度淨利潤147.8億元 同比增長62.66%

          持續爆表!雞苗龍頭3月收入大增5倍 多機構繼續看多白羽雞板塊(附概念股)

          林園出手這幾只股,趙建平、葛衛東也在加碼布局,這個超級賽道股批量漲停,新一輪大級別行情來了

          銀華基金蘇靜然:今年是科技行業景氣周期與AI技術創新周期共振向上的一年

          隆基綠能業績快報:2022年度淨利潤147.8億元 同比增長62.66%

          乘聯會:2023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8.7萬輛,同比增長0.3%

          乘聯會:2023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8.7萬輛,同比增長0.3%

          突發!中信、央媒發聲,AI突然崩了!罕見全線暴跌!冷酸靈火了,暴漲超200%

          投資者關系關於同花順軟件下載法律聲明運營許可聯系我們友情鏈接招聘英才用戶體驗計劃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090237

        农村岳…用力点,农民工猛吸女大学奶头,农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_首页